每天深夜,最后一班地鐵列車過后是什么情形?地鐵在建設中是什么樣子?什么是盾構機?地鐵列車如何做到自動駕駛和精確停靠的呢?近期,廣東省第一個地鐵博物館舉行了媒體開放日,以上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博物館找到答案哦。
廣州地鐵博物館坐落在海珠區萬勝圍地鐵站A出口南側的萬盛廣場大廈,建筑面積約44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3600平方米。展覽區一共有三層,一層是廣州地質狀況及地鐵建設過程展示區,還有一層是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和廣州地鐵發展過程展示區,另一層是地鐵運營安全體驗區。地鐵博物館是以城市軌道為核心,集教育、活動、服務、娛樂于一體的科普體驗空間。
地鐵博物館一樓設有VR科普站,通過VR虛擬設備展示廣州地鐵的發展歷史。戴上VR虛擬頭盔后,游客們猶如坐在時光長廊,從1號線到13號線,以及過去二十年廣州地鐵的發展歷史盡收眼底。
在博物館的二樓,停放著一列長達幾十米的高仿真地鐵模型。車頭處是“模擬駕駛室”。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扮地鐵駕駛員,車尾是應急安全演練車箱。在展覽館的盡頭,還有一個供集體拍照的活動墻——“我的地鐵表情包”。游客可以選擇交通流量較大的地方,如體育西路站和客村站,作為虛擬照片背景,拍照。
博物館負責人說,建設地鐵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在廣州地鐵二十年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向公眾分享一些有意義的知識和故事,因此,在我們建設博物館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將更加有趣地表達它。例如,一個叫“自動扶梯安全檢察官”的小游戲,就是小朋友在一塊大電子屏幕中,點選乘坐地鐵扶手姿勢不規范的卡通人物,了解手扶好、站穩腳的電梯乘坐常識。此外,館內還有幫助小朋友了解通過地鐵閘機安全常識的“閘機督察長”等幾十個地鐵知識科普小游戲。
廣州地鐵博物館坐落在海珠區萬勝圍地鐵站A出口南側的萬盛廣場大廈,建筑面積約44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3600平方米。展覽區一共有三層,一層是廣州地質狀況及地鐵建設過程展示區,還有一層是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和廣州地鐵發展過程展示區,另一層是地鐵運營安全體驗區。地鐵博物館是以城市軌道為核心,集教育、活動、服務、娛樂于一體的科普體驗空間。
地鐵博物館一樓設有VR科普站,通過VR虛擬設備展示廣州地鐵的發展歷史。戴上VR虛擬頭盔后,游客們猶如坐在時光長廊,從1號線到13號線,以及過去二十年廣州地鐵的發展歷史盡收眼底。

在博物館的二樓,停放著一列長達幾十米的高仿真地鐵模型。車頭處是“模擬駕駛室”。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扮地鐵駕駛員,車尾是應急安全演練車箱。在展覽館的盡頭,還有一個供集體拍照的活動墻——“我的地鐵表情包”。游客可以選擇交通流量較大的地方,如體育西路站和客村站,作為虛擬照片背景,拍照。
博物館負責人說,建設地鐵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在廣州地鐵二十年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向公眾分享一些有意義的知識和故事,因此,在我們建設博物館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將更加有趣地表達它。例如,一個叫“自動扶梯安全檢察官”的小游戲,就是小朋友在一塊大電子屏幕中,點選乘坐地鐵扶手姿勢不規范的卡通人物,了解手扶好、站穩腳的電梯乘坐常識。此外,館內還有幫助小朋友了解通過地鐵閘機安全常識的“閘機督察長”等幾十個地鐵知識科普小游戲。
關鍵詞: VR虛擬現實